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ugust, 2017

英國手機 | 手機Plan

今次繼續談談英國的手機計劃 合約形式 ; 費用 ; 機場買 Sim 卡 ; 歐洲漫遊 ; 跟機?不跟機? ; 合約形式 英國和香港差不多, 一樣有: 跟機月費 (Monthly Plan). 要簽約 Sim 卡月費 (Sim-only). 要簽約 不過, 還有一個不跟機和不用簽約的 Pay As U Go (PAUG) 計劃. 在香港, 如果你不上台, 不簽約, 手機費用基本上是天價. (當然上台還可能是為了換新手機) 但是在英國, PAUG 其實和簽約價差不多. IT狗便是用了 Giffgaff 的 PAUG 計劃, 每個月付款, 還可以自由轉用便宜計劃 (在香港由貴 plan 轉便宜 plan 理論上是不可能, 除非直接轉台). 費用 以 Giffgaff PAUG 月費為例 (其他大台如 Vodafone 和 EE 會略貴, 但不會差太多): 10鎊有 2GB 4G + 500分鐘 20鎊無限 4G 數據通話 4G Plan 雖然好像比香港的 88元窮人恩物 Plan 略貴, 但請注意: 不用簽約, 下個月隨時轉台 首 6GB 是真正 4G, 之後才限速. 香港是 2GB... 如果用爆數據, 它會立即 Cut Data. , 你可以立即續期, 不用等下個月. 沒有香港 Shocking Bill 的問題 若不想續期, 亦可以存錢入 Credit Account, 逐分鐘 / MB 計. 1MB 只需 5便士. 用光了 Credit 便 Cut Data. 以上四點, 秒殺香港的服務質素... 機場買 Sim 卡 大家一下機, 會見到很多電訊供應商攤位. 如果大家沒必要的話, 千!萬!不!要! 光顧他們買SIM卡. 到了市中心後, 隨處可見一樣的店舖, 但價錢便宜一大截. 歐洲漫遊 由2017年6月開始, 英國 Sim 卡可以在大部份的歐洲國家使用, 而且不用額外付錢, 計算在本身的月費之中. (歐洲很多分店的 Vodafone 和 3 UK 的優勢即時消失...) 跟機?不跟機? 在香港, 除了用窮人恩物 Plan 外, 大部份人都用跟機 Plan. 因為扣除月費後, 變相用折扣買新手機. 但這個策略在英國行不通. 跟機 Plan 和 Sim Only Plan + 剩買手機是...

英國手機 | 電訊供應商

現在出門, 忘記帶銀包還不如忘記帶手機可怕, 可見手機的重要性. 今天就略談英國手機電訊服務供應商. 主要電訊供應商 Vodafone : 歐洲最大, 全球第二 (僅次於中移動), 英國第三 (?!) 的供應商. 價錢亦是最貴. 當初和 3 UK 一樣, 憑藉在大部份歐洲國家都有業務而提供相對平價的漫遊服務. 但現在這優勢已完全消失(見下文). 擁有自己品牌的貼牌機. EE : 2010 年合併了 T-Mobile 和 Orange 成為英國覆蓋率最大的供應商. 在 2016 年被英國電信 (BT) 收購. O2 : 原為 BT 合營子公司, 2016 年被西班牙電信 (Telefonica) 收購, 為英國第二大供應商. 2015 年有意賣給 3 UK, 但被歐盟以壟斷為由阻止, 今年的上市計劃又被 Brexit 打亂. IT狗覺得這間公司質素不及前兩間好, 價錢又不及3 UK 和其他細公司, 定位相當老尷. 它不時有獨家顏色和型號的手機, 例如櫻花色 Xperia X, 算是比較特別. 3 UK : 誠哥出品, 和 Vodafone 一樣在歐洲很多國家都有分店. 價錢比較便宜. TalkTalk Mobile : 一間相當大的數碼電器公司 Carphone Warehouse (Link) 的子公司, 同樣租用 O2 的網絡. 攤位設立在母公司的分店內. Virgin Mobile : CEO言行相當出位的維珍集團旗下公司, 租用 EE 網絡. 個人覺得維珍集團很多服務都是"燒鵝價錢, 燒鵝味道", 定位是收入不低又追求質素的中產一族. Giffgaff : 英國最大虛擬供應商, 租用 O2 的網絡. 所謂"虛擬"即是沒有實體店舖, 由開台, 付款到取消都是網上進行, 有趣的是它用龐大的 Community Forum 和 FAQ 取代職員回答問題. 受惠沒有租金壓力, 價錢相當便宜. BT Mobile : 英國電信旗下虛擬供應商, 租用同一集團的 EE 網絡. 個人覺得 BT Mobile 的成立主要為輔助性質 (以方便其他業務的用家為主), 畢竟 BT 主業不在電話, 而且 EE 已是龍頭之一. Tesco Mobile : 超市 Tesco 的子公司, 同為虛擬供應商, 又是租用 O2 網絡...

英國考車 | 學車 | 路試

學車困難 作為"真"新手, IT狗學車時主要遇到以下難題: 所有名詞要記英文, 什麼 Clutch, head restraints, bonnet, 真的要查字典才懂. 阿sir 常常逼人玩 "Commentary Drive", 意即邊駕駛邊說出見到什麽, 要作何反應. IT狗是英文差的思考型, 口比腦慢之餘, 還要花時間做英文翻譯才說出來. 所以一開始不是"只說不做", 就是"只做不說", 常常被誤會反應慢 / hang 機. 沒有時間練習踩 Clutch, 常常開車死火. 迴旋處太少時間行 MSSPL 和 LADA Routines, 而且常常不夠膽開車. 後來明白是心理遊戲, 只要有信心就改善了好多. 掌握不到轉波的時機. 阿sir說靠引擎聲音, 但除了 1波轉 2波外, IT狗很難聽得出分別. 後來改用速度來決定最佳的波段, 問題改善了很多. 轉彎時忘記轉二波. 掌握不到車輛在行車道的位置, 不是太近路邊, 就是太近馬路中線. 考車 學了幾十小時, 終於可以報考了. 過程簡單, 和筆試差不多, 完全 online 搞定 及格需要 15個或以下的小錯誤 (Minor faults) 沒有任何大錯誤 (Major faults) 考試形式 Eyesight check. "Show me, tell me" questions. 考官會問你兩條問題, 答錯一條當一個 minor fault. 所有問題可以在官網溫習 (Link). General driving ability. 考官會給你指示駕駛, 中途突然叫你停車再開車來測試反應. 為時大概10-15分鐘. Reverse vehicle. 考官會從上篇三種 Mauoeuvre 隨機抽一種來考核. Independent driving. 考官會說出目的地, 讓你看路牌來駕駛. 為時10分鐘. 注意: 由2017年12月4日開始, 考核內容會有更新. 當中最嚇人的是 Independent driving 加長至 20分鐘, 而且有三份一機會要聽導航指示. 所以IT狗一定要在 12月前考到. 考試過程十分簡單, 阿sir會載你到考場, 登記完...

英國考車 | 學車

無驚無險, 過了 筆試 , 下一步就是學車了 駕駛學校 ; 學車 ; 程序 (Routines) ; Manoeuvre ; 駕駛學校 首先, 英國並無法例規定一定要找師傳學車. 只要有一個三年駕駛經驗以上的人教你和陪你練車就可以. 換句話說, 如果你家裡有車, 你可以找親戚陪你練車, 慳回不少學費 (這些機會不是我的😭)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駕駛學校的網頁內有 "Suggested learning hours" 和 "Suggested driving hours" 之分. 至於駕駛學校, 英國最大是以下三間: BSM . 學員數目曾經是全英國最多. 2011年被 AA 以1鎊 收購 之後仍然以 BSM 營運. 難怪IT狗報名時發現它的網頁 Redirect 去 AA 的 Domain (職業病...) AA RED 由於英國太大 (對比香港來說), 每個師傅只會教特定地區的學生. (例如住愛丁堡的師傅不會山長水遠教倫敦的學生). 所以駕駛學校愈大, 它在每個地區就有愈多師傅坐鎮. 這對於學生來說都是好事: 萬一你和一位師傳"火星撞地球"時, 學校都有另一位頂上. 當然你可以選擇比較便宜的小學校, 但 IT狗覺得學費的差異彌補不了換師傅的不便, 所以 IT狗選擇了BSM. 學費方面, 首10小時是每小時22鎊, 之後是每小時27鎊. 英國是沒有包合格課程的, 所以總學費視乎天份和運氣. IT狗就學了38小時, 總數是 22 x 10 + 27 x 28 = 976鎊 (破產了...) . 以IT狗完全新手, 兼且不能私下練車來說已經算超額完成了. 政府建議新手學 45 小時 + 22 小時私下練習, IT狗足足省了 29小時 = 783鎊!!! 還有一個和香港不同的地方, 就是師傅會親自駛到你家門口接你去學車, 所以第一堂已經是在馬路練習, 新奇好玩又刺激. 學車 在學車前, 先要決定手波還是自動波. 歐洲還是手波車當道, 租車費亦較便宜, 所以 IT狗選擇了手波. 阿sir是一名聲稱教了13年, "只為興趣不為錢"的中東人, 除了常常吹噓他的學生有多容易合格, 和逼我看他的面書外 (只有合格學生的照片, 其餘什麼也沒有,...